內容提要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和文化大國。我們的文化在悠長的歷史進程中積淀起文化向心性的凝聚力、文化連續性的傳承力和文化多樣性的包容力。
歷史證明,文化力量不僅是進軍強國之路的必要舉措,而且是實現強國之夢的必然構成。
要建設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強國,就要大力發展我們的文化力量。
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指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钡拇_,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生活幸福安康,需要強大的經濟力量,也需要強大的文化力量。
在我看來,文化力量是經濟力量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更高的社會需求,是社會對建立與高度發達物質文明相適應的精神文明的需求。再者,發達的經濟力量在喚起這種社會需求后會起到為文化力量壯行的作用,日趨壯大的文化力量又將為經濟力量增輝并引導其前行。第三,在經濟力量通過發展方式轉變以謀求更大發展之時,文化力量在助力這個轉變時發展了自身,從而使“軟實力”產生了“硬功效”。其實,文化力量作為“軟實力”是有其“硬道理”的,這個“硬道理”就在于文化力量具有無處不在的普遍性、無隙不入的滲透性、無所不包的融通性和無往不復的連續性。有學者將老子“上善如水”的睿語點化為“文化如水”,正是喻示出文化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力量、全面滲透的力量、融會貫通的力量和恒遠連續的力量。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和文化大國。我們的文化在悠長的歷史進程中積淀起文化向心性的凝聚力、文化連續性的傳承力和文化多樣性的包容力。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樹立并落實了新的文化發展理念,明確了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時空境遇中,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更成為我們的時代擔當和歷史使命。這個時代擔當和歷史使命就是要發展、壯大我們的文化力量,把我們這個文明古國、文化大國建設成文化強國。其實,中國近百年來基于“屈辱史”上的“強國夢”,就不乏通過文化開啟民智、砥礪民心、激揚民風而強國的壯舉;歷史證明,文化力量不僅是進軍強國之路的必要舉措,而且是實現強國之夢的必然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