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民營企業也要走混合所有制道路,使其成為進入壟斷行業的有效途徑。
李毅中表示,對于絕對控股、相對控股、不控股等不同類型國有企業的改革,國務院國資委正在研究采取分類管理和分類監管的辦法,這是國企改革的一個重要思路。他認為,目前國企改革主要面臨兩大問題,一是壟斷行業的改革;二是轉換企業內部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對石油、電信、電力、鐵路、金融、城市公共建設等非工業領域,包括國防工業,要逐步向民營資本開放,但這需要時間表和路線圖。”李毅中表示,有一些競爭性的業務要作為切入點率先開放,如工業和信息化部目前已分兩批向19家民營企業發放了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批文,這就是引入了競爭機制的市場化舉措,也是電信行業向民資開放的切入點。
另外,石油產業從油田的勘探、開發、加工到加油站、進入市場是一個大的產業鏈,如何進一步向民營資本開放應盡快出臺方案,但具體實施要謹慎,精心策劃,逐步開放,不能一哄而起。
截至2013年年底,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有35.3萬家,其中股份制企業數量占66%,資產占60.2%。在股份制企業中,有不少企業屬于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中國日報 胡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