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6月13日凌晨,東道主波蘭隊和俄羅斯隊的歐洲杯A組比賽開賽。與眾不同的是,兩國政府相關部門和足協,在賽前不斷為這場“東歐內戰”降溫。波蘭與俄羅斯的歷史恩怨雖然與足球本身毫無關系,但至少5000名俄羅斯球迷將在這天進入華沙,這一天又正逢俄羅斯國慶日,波蘭安全部門的壓力可想而知。
“華沙總共有6000名警察,他們將在比賽日維持秩序,尤其是體育場和3個主要球迷聚集區。”波蘭警方宣布,“我們一直要求雙方球迷保持冷靜,維護和平。”
這是現代足球始終無法避免的外在干擾。第三方球迷只想看實力稍弱的東道主如何在這場比賽中收獲積分保留出線可能,但波蘭和俄羅斯球迷顯然有更多的情緒要借這場比賽發泄。小組賽第一天就有數百名波蘭市民在華沙市政廳門口游行示威,要求俄羅斯方面對兩年前波蘭總統墜機事件重新調查。10余名俄羅斯球迷則在球隊戰勝捷克后襲擊了球場保安,理由是保安阻止他們向球場投擲爆竹以慶祝球隊獲勝。
對此,歐足聯在第二天迅速發表聲明,用“孤立事件”來解釋這次襲擊。盡管如此,這些負面事件已經嚴重偏離了歐洲杯足球賽的正常軌道。據一位前往烏克蘭采訪本屆歐洲杯的中國記者介紹,烏克蘭的情況“絕對不會比波蘭更好”,“波蘭地處中歐,烏克蘭就是典型的東歐,不少地方臟亂差不說,就連對待基本的安全問題都需要非常謹慎。”
歐洲杯賽于1960年創辦,創辦之初只有4支球隊參賽。1996年在英格蘭舉辦的歐洲杯賽奠定了16支球隊分為4組進行比賽的基礎并沿用至今。從1996年算起,本屆歐洲杯還是第一次由東歐國家承辦。在東歐,只有俄羅斯在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具有足夠的國際影響力,烏克蘭雖然是除俄羅斯外歐洲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但在承辦洲際足球大賽方面,顯然還有很多欠缺。
“把歐洲杯帶到東歐,是為了均衡歐洲足球的全面發展。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東歐的足球水平并不低。”有意參加國際足聯主席競選的歐足聯主席普拉蒂尼這樣評價歐洲杯主辦國的選定結果。他之所以當選歐足聯主席,“努力縮小歐洲各國足球差距”、“推進歐洲足球全面發展”的施政綱領讓他獲得了不少選票。不過,近20年飽受折磨的東歐足球翻身極難,國民經濟相對穩定的俄羅斯、克羅地亞和捷克代表了東歐足球的最高水平。
事實上,關于歐洲杯主辦國的爭論,即便在歐足聯內部也一直沒有停止。兩個國家合作承辦歐洲杯的形式,很有可能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出現。
在歐洲杯歷史上總共出現過三次兩國合辦的情況,2000年荷蘭與比利時開了合辦先河;2008年瑞士和奧地利聯手主辦;今年則由烏克蘭和波蘭合辦。而2016年歐洲杯賽已經確定由法國單獨承辦。
和法國同時競爭2016年歐洲杯主辦權的還有意大利、土耳其以及挪威、瑞典聯合申辦團。當初挪威和瑞典提出聯合申辦,是因為2016年歐洲杯將完成擴軍,總共24支球隊要參加決賽圈比賽。受硬件條件限制,能夠單獨容納全部比賽的歐洲國家不多。
在考慮過經驗、位置、交通、基礎設施、食宿條件、法律環境等諸多因素之后,歐足聯率先將挪威和瑞典的聯合申辦團淘汰。土耳其在這些方面同樣不能令歐足聯執委滿意,意大利也在與法國的競爭中落敗——這并非普拉蒂尼“照顧老鄉”,意大利足球近年來賭球事件頻發,球場暴力事件屢禁不止,因此將2016年歐洲杯主辦權交給法國,正是歐足聯立足于“安全、穩定”基礎上作出的選擇。
由此看來,“足球熱情”絕非一屆大賽成功舉辦的唯一因素。如果僅為推行“全面發展”而忽略足球運動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力,那么受傷害的只是足球本身。連續兩屆申辦歐洲杯失敗后,意大利媒體一直在質疑歐足聯有執委“出賣選票”,或許這種說法并非毫無依據。
來源:中國青年報(記者 郭劍)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