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英文《中國商業周刊》12月24日封面文章: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發展如此快速的國家,發生什么事都不足讓人太吃驚。比如,很多過去默默無聞的小地方可能會在一夜之間變成受人矚目的“明星”,成為投資者、開發商們重點關注的對象。
毫無疑問,位于中國南部、臨近北部灣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就經歷了這樣的一個變化——昔日的無名小卒現在儼然已經成了各個方面爭搶的香餑餑。
其原因何在呢?在過去的兩年里,廣西大力提升其自身的港口以及國內公路鐵路運輸能力,并努力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這固然是一個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是這個南部省份在中國的重要地理位置。
廣西是中國大陸離東南亞最近的地方,當然很可能有一天會成為連接中國和東南亞各市場以及調動其各方資源的重要通道。
比如防城港,這個廣西南部的三大港口城市之一,也是離越南最近的中國城市,向來是一個不怎么受關注的地方,除了平時與越南的邊境貿易以外,防城港幾乎沒有什么特別吸引人的經濟新聞。
但是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協議的簽訂和實施,中國與東盟國家的貿易往來越來越頻繁,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防城港和其他兩個廣西的港口城市——欽州和北海——越來越受投資者們的關注。
離這些港口城市不遠的廣西南寧也一改以往旅游勝地的形象,成為投資者們關注的焦點。
這些變化看似突然,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它們是“泛北部灣次區域經濟合作”(泛北合作)帶來的結果。這一概念是2006年底被提出,而這里的次區域包括的范圍除了廣西以外,還有中國南部的三大省:廣東、海南和云南,以及6個北部灣附近的東盟國家: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文萊。
泛北合作的目的主要是通過打通海上樞紐,加強公路和鐵路運輸能力,以及消除各種貿易壁壘(減免關稅,便利的通關),來提升這一區域的經濟貿易水平。
防城港招商局局長雷濤見證了防城港的變化。雷局長每天的工作就是接見來自海內外的商務投資人士。
“每天,我帶著他們參觀我們的產業園區、開發區,向他們講解這里的投資環境。”
雷局長說,過去的兩年,工作比以前忙碌了很多,“以前經常是一整天下來都沒事情做的,而現在有時候每天卻要接見五六撥的來訪者,直到累得筋疲力盡”。
但是工作的繁忙卻讓他倍感充實:“看著他們這里看看,那里看看,對我們的投資環境表示認可的時候,我內心無比驕傲,比做什么都開心。”
防城港是中國唯一與越南既通水陸又通陸路的城市,過去的一兩年時間里,其他沿海地區的投資者和房地產開發商們在人力成本和地價不斷上漲的壓力下,紛紛涌向這里。
更緊密的亞洲貿易
專家們預測,將來的一段時間里,各亞洲國家之間,無論是東亞、東南亞或者是北亞之間的貿易往來會更加緊密。
在中國,很少有一個地方像廣西一樣擁有如此優越的地理位置,它與東盟國家隔海相望。很多大型的投資已經在這里展開。中方的投資者們通過海上運輸從東南亞進口石油、天然氣和鐵礦石資源,然后就地直接生產、加工和出售。
廣西雖然在制造業和服務業上都沒有特別的優勢,但是其低成本優勢對于投資者們而言卻是極具吸引力的。
2006年到2007年之間,大批的資金流向廣西。就防城港而言,2006年,有55個項目在這里落戶,總投資達48.5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而今年1月到10月之間,投資額又新增74.2億元。
當地最大的項目來自武漢鋼鐵集團公司(武鋼)。武鋼和廣西當地政府聯手將在防城港投資600億元的鋼鐵生產基地,項目有望2008年完成,其年生產量將達到3000萬噸。
據估計,武鋼廣西項目能產生300億元的年收入,“這比防城港去年工業生產總值的80%還要高,”雷濤說。
對于武鋼而言,這個項目將幫助公司節省大量的運輸成本。
對于當地政府而言,還有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那就是武鋼項目間接地拉動了將近250億元的配套項目。“防城港的經濟將會有一個巨大的增長,”雷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