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2月14日,金馬甲產權網絡交易有限公司在北京宣布,其商品交易平臺即將發售野山參類中國特色農產品。這是繼去年7月成功發售“2011國窖1573大壇定制原酒”產品之后,金馬甲推出的有一個創新性交易品種。
對于金馬甲即將發售人參產品,我以為,至少有以下四大關鍵詞值得解讀:
關鍵詞之一:金馬甲。北京金馬甲產權網絡交易有限公司是由全國30多家省級以上國資背景的產權交易機構聯合創立,擁有國有企業資產、中直機關行政事業資產、北京奧運資產、上海世博場館資產的處置經驗,具有極高的社會公信力。而說到金馬甲,就不能不提金寶會,金寶會是北京金馬甲產權網絡交易有限公司著力打造的的高端商品互聯網交易平臺,其定位于依托國有產權市場的信用背景和交易經驗,發揮金馬甲網站的品牌和渠道優勢,通過掛單交易、競價交易和定價銷售(即網上商城)等三種不同的交易形式,引入第三方專業倉儲機構和不斷完善金融工具支持等制度創新手段,為高端商品交易提供整體解決方案。金寶會致力于在建立健全一個促進高端商品消費、流通的高端商品交易市場的同時,對商品傳統的多層次流通渠道進行革新,完善高端商品收藏、投資的退出通道,從而形成規范有序和高效良性的高端商品交易市場環境,為廣大投資、消費群體提供中國高端商品的保真、收藏、消費、投資、退出的可靠渠道和流轉平臺。
關鍵詞之二:中國人參。人參主要出產于中國的東北地區、朝鮮半島、日本以及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產于中國東北的叫“長白山人參”或者“吉林人參”;產于朝鮮、韓國的叫“高麗參”。那么,中國的人參是個什么現狀呢?有人用8個字做了概括,即:產量大國,產業小國。據悉,吉林省人參的出口量是韓國的20多倍,出口創匯額卻只有韓國的1/10。有行業人士指出,韓國人參產品的原料有50%以上來自長白山人參。進一步了解獲知,1988 年以前,由于沒有大面積種植,人參尚屬稀缺商品,中國人參出口平均價格曾經達到每公斤40-50美元左右。自上個世紀90 年代以來,由于人參種植面積盲目擴大,人參出口價格大幅下跌,平均價格基本維持在10 美元/公斤的水平,不及韓國高麗參的十分之一。2000 年,國內人參產量達到一個頂峰,但價格卻一落千丈,當年的人參出口平均單價下落到了每公斤6.69 美元,以至于有一種說法:人參還沒有蘿卜值錢。
值得一提的是,人參按照其栽培方式和生長環境,可以分為野山參、移山參和園參三種。野山參是指自然生長于深山密林下的野生人參或“林下籽”經過若干年后能完全體現野山參特征的可視為野山參”。實際上,由于真正的純野生環境生長的野生山參數量極其稀少,據悉全國每年的產量僅為6公斤,因此藥用價值極為接近的林下籽在野生環境自然生長的野山參培育是我國林業相關部門近年來大力支持和鼓勵的重點產業,并且,林下籽在野生環境自然長成的野山參也是極為稀缺的。此外,按照國家的標準定義,移山參是指把幼小的野山參移植于田間,再行人工培育成長,而園參則是由人工栽植培育而長成的人參。在這些種類的人參中,以野山參的滋補功效最強,移山參和園參則要相差很多。
有一組數據,既可以佐證中國的人參大國地位,也暴露出中國人參產量大而產業不強的悲哀:中國的人參產量占全球的70%,其中吉林省的人參產量占全球的60﹪左右。2010年,吉林人參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產量為7700噸,出口加走私2650噸。可以說,在這個藍色星球上,吉林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人參之鄉。然而,占絕對優勢的產量和大量的出口,不僅換不來自豪感,還很容易帶來尷尬和難堪。以2010年的吉林為例,2010年,吉林全省人參出口占了世界的60%,但貿易額卻只有5180萬美元,僅占世界的18%。
“這說明,過去我們的人參賣得太便宜了,與韓日等國家相比,我們正在失去本應屬于我們的話語權,正在面臨變成廉價人參原料供應國的危險。”吉林省人參主產區——通化市政府的相關領導曾憂心忡忡地這樣說。因此,當務之急,是如何在人參種植規范化、質量標準化、加工精深化、產業集約化方面下工夫,還有就是一定要落實接下來要說的“藥食同源”的問題。
關鍵詞之三:“藥食同源”。挑戰與機遇同在,危險之中,機遇也在悄然而至。近兩年,在專家和有關方面的大力呼吁下,中國人參行業已經解決了產業化發展的最大難題——“藥食同源”。據報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部門把人參由單一的中藥材拓展到藥食同源的營養保健產品,擴大了人參的應用范圍。這不僅解決了人參種植規范化、質量標準化、加工精深化、產業集約化發展的前提,也意味著人參市場的用量和產業規模將劇增。在藥食同源上,冬蟲夏草和阿膠的“前車之鑒”很有誘惑力,目前在拉薩市場上規格較高的蟲草批發價格每公斤已突破20萬元,而北京等地的零售價最高甚至在每克600元以上,此外,東阿阿膠自2010年以來,兩年六次提價,目前其阿膠塊出廠價兩年內漲幅已高達268%。而“野山參”這樣的頂級人參產品通常價格都在蟲草的2-3倍左右。
關鍵詞之四:品牌戰略。據了解,中國人參的主要買家是韓國,一直以來,韓國人從中國買入人參原料,加工后以成本價格的十幾倍甚至幾十倍賣到歐美、東南亞,同時大量返銷給中國。近兩年,由于未形成品牌化、規模化和產業化,中國人參行業在國際定價體系中屢陷被動,但這種“被動”也使得整個行業痛定思痛并逐步覺醒,中韓兩國企業正在就人參價格、銷售、品牌等方面開啟“暗戰”。
與韓國相比較,中國人參產業發展的存在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品牌缺失——目前國內以產地命名的“長白山”人參,以及“同仁堂”、“李寶贏堂”等老字號自主包裝貼牌的人參產品,都不是真正意義上中國人參的自主品牌,與韓國人參公社的“正官莊”品牌相比,中國人參產品的高附加值很難通過品牌溢價來實現。而此次金馬甲推出人參交易產品的主旨之一就是通過延續“從產地直達消費者”的保真消費模式和規模交易幫助建立中國人參自有的大品牌。
可以預見,中國人參發力的時機正在來臨,在實現產業化、規模化、創立自主品牌的同時,確立價格體系也是題中應有之義。在中國人參行業面臨的產業大發展機遇下,在政府明確的政策指導和支持下,金馬甲即將推出的人參產品交易正是要通過平臺獨有的公信力和市場影響力,讓社會各界都有機會參與到高品質中國人參的消費、收藏、投資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