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歐盟輪值主席國捷克1月8日宣布,俄羅斯總理普京當日已與歐盟就在烏克蘭的俄羅斯天然氣過境點部署監測小組的條件達成一致,從而為最終解決歐洲出現的大面積“斷氣”危機鋪平了道路。
***俄烏天然氣談判取得“突破”
由歐盟做中間人的俄烏天然氣糾紛談判在談崩后幾小時實現神奇逆轉。歐盟輪值主席國捷克表示,普京和捷克總理托波拉內克已經取得各方期盼已久的“突破”。捷克發表聲明說,托波拉內克和普京在電話交談時,在監測天然氣事宜上達成了一致意見。
聲明說,部署監測小組能夠恢復俄羅斯對歐盟成員國的天然氣供應,而部署細節將在歐盟觀察員1月9日抵達烏克蘭后最終成形。此前,托波拉內克曾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溝通過天然氣談判事宜。
聲明沒有透露普京提出了什么樣的監測要求。此前的媒體報道說,烏克蘭同意由歐盟派觀察員對烏境內的俄天然氣過境點進行監測,但俄羅斯要求觀察員中有俄方人員。這是早前俄烏談判破裂的主要原因。
普京在1月8日早些時候表示,俄羅斯支持默克爾提出的派遣歐盟觀察員監測俄羅斯過境烏克蘭天然氣的提議,并表示希望歐盟觀察員盡快前往。此前,俄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表示,只要國際觀察員就位,俄方就會通過烏管道恢復對歐洲供氣。
***“突破”來得非常突然
目前俄羅斯政府和烏克蘭當局尚未證實捷克總理所說的“突破”,也不清楚俄羅斯何時將恢復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對于外界來說,這種“突破”來得非常突然,因為在此前幾個小時,俄羅斯和烏克蘭仍在為談判破裂之事互相指責。
8日早些時候,捷克工業和貿易部長馬丁·日曼表示,俄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拒絕接受關于派遣獨立觀察員進入烏克蘭監測俄過境天然氣的提議,盡管烏克蘭已經同意了。日曼說,歐盟對俄方的這一立場感到失望,因為俄方沒有理由拒絕該提議。
歐盟委員會負責能源事務的委員安德里斯·皮耶巴爾格斯說,俄羅斯拒絕簽署恢復向歐洲國家供氣的協議,這部分是由于俄羅斯主張觀察員中應包括俄方人員。他說,盡管遭到俄方拒絕,但一個由10人到12人組成的歐盟觀察團仍將按照歐盟與烏克蘭之間的協議,最早于9日前往烏克蘭。
俄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首席執行官阿列克謝·米勒則表示,是烏克蘭“破壞了有關協議的簽署”。不過米勒并沒有透露烏克蘭是如何破壞有關協議的。他說:“我們今天(8日)本來有機會恢復向歐洲供氣,現在看來不會了。”
即將抵達烏克蘭“監氣”的歐盟觀察團由歐洲天然氣工業專家和歐盟委員會官員組成。他們的任務是核實有多少俄羅斯天然氣輸進烏克蘭,以弄清楚是俄羅斯“缺斤短兩”還是烏克蘭“偷氣”。
歐盟國家約1/4的天然氣從俄羅斯進口,其中約80%經由烏克蘭境內管道輸送。由于在2009年天然氣供應價格和過境費等問題上未能達成協議,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宣布于2009年1月1日起切斷對烏克蘭的天然氣供應。此后,17個歐洲國家的天然氣供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環球在線:韓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