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將陷混亂?
總裁涉嫌性侵犯,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一世界最主要金融借貸機構非常尷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行為準則規定,員工必須“遵守最高道德準則,品行一致”;如果“嚴重違規”,將面臨紀律處分,甚至開除。
《華爾街日報》發表評論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斯特勞斯-卡恩因性侵犯罪名被捕,不僅會令該組織的領導層陷入混亂,而且會使其在援助歐洲國家債務危機方面的主導地位受到影響。
該事件無疑還會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援助歐洲債務危機問題方面蒙上陰影。斯特勞斯-卡恩在援助希臘一事上十分積極,他在應對歐洲債務危機中表現強硬。
新興市場國家一直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債務危機中的表現存在疑惑。美國康納爾大學經濟學家與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官員Eswar Prasad指出,一些會員稱“如果他們的國家遭遇同樣困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絕不會給他們提供如此多的援助”。
一旦斯特勞斯-卡恩下臺,這些國家可能會反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過多卷入歐債危機。
Prasad表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歐洲的支持無論從援助金額和附加條件看,將在某種程度上受到質疑。”
在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后,斯特勞斯-卡恩帶領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全球合作共抗危機的進程中扮演著重要、積極的角色。
如果斯特勞斯-卡恩因性侵案而暫時無法履行職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約翰·利普斯基可能暫時代行總裁一職,以避免“領導層真空”。但問題是利普斯基也準備離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這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二把手”是美國人。按照慣例,斯特勞斯-卡恩等歷任總裁均為歐洲人。
重要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眼下正處于一個關鍵階段:一方面需要應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向葡萄牙、希臘和愛爾蘭等國提供金融援助;另一方面正經歷投票權和份額轉移等結構性改革。“一把手”出事,無疑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決策造成障礙。